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排序高级之交换排序_快速排序
阅读量:6005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0

本文共 476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5 分钟。

快速排序是由所发展的一种。在平均状况下,排序 n 个项目要(n log n)次比较。在最坏状况下则需要Ο(n2)次比较,但这种状况并不常见。事实上,快速排序通常明显比其他Ο(n log n) 算法更快,因为它的内部循环(inner loop)可以在大部分的上很有效率地被实现出来。

快速排序使用(Divide and conquer)策略来把一个(list)分为两个子序列(sub-lists)。

步骤为:

  1.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,称为 "基准"(pivot),
  2. 重新排序数列,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,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(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)。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,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。这个称为分区(partition)操作。
  3. 地(recursive)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。

递归的最底部情形,是数列的大小是零或一,也就是永远都已经被排序好了。虽然一直递归下去,但是这个算法总会退出,因为在每次的迭代(iteration)中,它至少会把一个元素摆到它最后的位置去。


优化的排序算法

快速排序是(二叉查找树)的一个空间优化版本。不是循序地把数据项插入到一个明确的树中,而是由快速排序组织这些数据项到一个由递归调用所隐含的树中。这两个算法完全地产生相同的比较次数,但是顺序不同。对于排序算法的稳定性指标,原地分区版本的快速排序算法是不稳定的。其他变种是可以通过牺牲性能和空间来维护稳定性的。

快速排序的最直接竞争者是(Heapsort)。堆排序通常比快速排序稍微慢,但是最坏情况的运行时间总是(n log n)。快速排序是经常比较快,除了introsort变化版本外,仍然有最坏情况性能的机会。如果事先知道堆排序将会是需要使用的,那么直接地使用堆排序比等待 introsort 再切换到它还要快。堆排序也拥有重要的特点,仅使用固定额外的空间(堆排序是原地排序),而即使是最佳的快速排序变化版本也需要Θ(log n)的空间。然而,堆排序需要有效率的随机存取才能变成可行。

快速排序也与(Mergesort)竞争,这是另外一种递归排序算法,但有坏情况O(n log n)运行时间的优势。不像快速排序或堆排序,归并排序是一个,且可以轻易地被采用在(linked list)和存储在慢速访问媒体上像是或的非常巨大数列。尽管快速排序可以被重新改写使用在炼串行上,但是它通常会因为无法随机存取而导致差的基准选择。归并排序的主要缺点,是在最佳情况下需要Ω(n)额外的空间。


正规的分析

从一开始快速排序平均需要花费O(n log n)时间的描述并不明显。但是不难观察到的是分区运算,数组的元素都会在每次循环中走访过一次,使用O(n)的时间。在使用结合(concatenation)的版本中,这项运算也是O(n)。

在最好的情况,每次我们运行一次分区,我们会把一个数列分为两个几近相等的片段。这个意思就是每次递归调用处理一半大小的数列。因此,在到达大小为一的数列前,我们只要作 log n 次嵌套的调用。这个意思就是调用树的深度是O(log n)。但是在同一层次结构的两个程序调用中,不会处理到原来数列的相同部份;因此,程序调用的每一层次结构总共全部仅需要O(n)的时间(每个调用有某些共同的额外耗费,但是因为在每一层次结构仅仅只有O(n)个调用,这些被归纳在O(n)系数中)。结果是这个算法仅需使用O(n log n)时间。

另外一个方法是为T(n)设立一个,也就是需要排序大小为n的数列所需要的时间。在最好的情况下,因为一个单独的快速排序调用牵涉了O(n)的工作,加上对n/2大小之数列的两个递归调用,这个关系式可以是:

T(
n) = O(
n) + 2T(
n/2)

解决这种关系式型态的标准技巧告诉我们T(n) = O(n log n)。

事实上,并不需要把数列如此精确地分区;即使如果每个基准值将元素分开为 99% 在一边和 1% 在另一边,调用的深度仍然限制在 100log n,所以全部运行时间依然是O(n log n)。

然而,在最坏的情况是,两子数列拥有大各为 1 和 n-1,且调用树(call tree)变成为一个 n 个嵌套(nested)调用的线性连串(chain)。第 i 次调用作了O(n-i)的工作量,且\sum_{i=0}^n (n-i) = O(n^2)递归关系式为:

T(
n) = O(
n) + T(1) + T(
n - 1) = O(
n) + T(
n - 1)

这与和有相同的关系式,以及它被解为T(n) = O(n2)。

乱数快速排序的期望复杂度

乱数快速排序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性,在任意输入数据的状况下,它只需要O(n log n)的期望时间。是什么让随机的基准变成一个好的选择?

假设我们排序一个数列,然后把它分为四个部份。在中央的两个部份将会包含最好的基准值;他们的每一个至少都会比25%的元素大,且至少比25%的元素小。如果我们可以一致地从这两个中央的部份选出一个元素,在到达大小为1的数列前,我们可能最多仅需要把数列分区2log2 n次,产生一个 O(nlogn)算法。

不幸地,乱数选择只有一半的时间会从中间的部份选择。出人意外的事实是这样就已经足够好了。想像你正在翻转一枚硬币,一直翻转一直到有 k 次人头那面出现。尽管这需要很长的时间,平均来说只需要 2k 次翻动。且在 100k 次翻动中得不到 k 次人头那面的机会,是像天文数字一样的非常小。借由同样的论证,快速排序的递归平均只要2(2log2 n)的调用深度就会终止。但是如果它的平均调用深度是O(log n)且每一阶的调用树状过程最多有 n 个元素,则全部完成的工作量平均上是乘积,也就是 O(n log n)。

平均复杂度

即使如果我们无法随机地选择基准数值,对于它的输入之所有可能排列,快速排序仍然只需要O(n log n)时间。因为这个平均是简单地将输入之所有可能排列的时间加总起来,除以n这个因子,相当于从输入之中选择一个随机的排列。当我们这样作,基准值本质上就是随机的,导致这个算法与乱数快速排序有一样的运行时间。

更精确地说,对于输入顺序之所有排列情形的平均比较次数,可以借由解出这个递归关系式可以精确地算出来。

C(n) = n - 1 + \frac{1}{n} \sum_{i=0}^{n-1} (C(i)+C(n-i-1)) = 2n \ln n = 1.39n \log_2 n.

在这里,n-1 是分区所使用的比较次数。因为基准值是相当均匀地落在排列好的数列次序之任何地方,总和就是所有可能分区的平均。

这个意思是,平均上快速排序比理想的比较次数,也就是最好情况下,只大约比较糟39%。这意味着,它比最坏情况较接近最好情况。这个快速的平均运行时间,是快速排序比其他排序算法有实际的优势之另一个原因。

空间复杂度

被快速排序所使用的空间,依照使用的版本而定。使用原地(in-place)分区的快速排序版本,在任何递归调用前,仅会使用固定的額外空間。然而,如果需要产生O(log n)嵌套递归调用,它需要在他们每一个存储一个固定数量的信息。因为最好的情况最多需要O(log n)次的嵌套递归调用,所以它需要O(log n)的空间。最坏情况下需要O(n)次嵌套递归调用,因此需要O(n)的空间。

然而我们在这里省略一些小的细节。如果我们考虑排序任意很长的数列,我们必须要记住我们的像是leftright,不再被认为是占据固定的空间;也需要O(log n)对原来一个n项的数列作索引。因为我们在每一个框架中都有像这些的变量,实际上快速排序在最好跟平均的情况下,需要O(log2 n)空间的数,以及最坏情况下O(n log n)的空间。然而,这并不会太可怕,因为如果一个数列大部份都是不同的元素,那么数列本身也会占据O(n log n)的空间字节。

非原地版本的快速排序,在它的任何递归调用前需要使用O(n)空间。在最好的情况下,它的空间仍然限制在O(n),因为递归的每一阶中,使用与上一次所使用最多空间的一半,且

\sum_{i=0}^{\infty} \frac{n}{2^i} = 2n.

它的最坏情况是很恐怖的,需要

\sum_{i=0}^n (n-i+1) = \Theta (n^2)

空间,远比数列本身还多。如果这些数列元素本身自己不是固定的大小,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大;举例来说,如果数列元素的大部份都是不同的,每一个将会需要大约O(log n)为原来存储,导致最好情况是O(n log n)和最坏情况是O(n2 log n)的空间需求。

最差时间复杂度 \Theta(n^2)
最优时间复杂度 \Theta(n\log n)
平均时间复杂度 \Theta(n\log n)
最差空间复杂度 根据实现的方式不同而不同


快速排序动态图:

实现代码:

[html]   
 
  1. package com.baobaotao.test;  
  2. /**  
  3.  * 排序研究  
  4.  * @author benjamin(吴海旭)  
  5.  * @email benjaminwhx@sina.com / 449261417@qq.com  
  6.  *  
  7.  */  
  8. public class Sort {  
  9.       
  10.     /**  
  11.      * 快速排序实现  
  12.      * @param array  
  13.      * @param low  
  14.      * @param high  
  15.      */  
  16.     public static void quickSort(int[] array, int low, int high) {  
  17.         if(low < high) {  
  18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nt pivot = partition(array, low, high);  
  19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20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quickSort(array, low, pivot - 1);  
  21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22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quickSort(array, pivot + 1, high);  
  23.         }  
  24.     }  
  25.       
  26.     /**  
  27.      * 根据传入的最低位和最高位分割数组  
  28.      * @param array 待排序数组  
  29.      * @param low   数组下标下界  
  30.      * @param high  数组上标上界  
  31.      * @return pivot  
  32.      */  
  33.     public static int partition(int[] array, int low, int high) {  
  34.         //第一个元素所在位置  
  35.         int p_pos = low ;  
  36.         //采用第一个元素为轴  
  37.         int pivot = array[p_pos] ;  
  38.         for (int i = low + 1; i <= high; i++) {  
  39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f (array[i] < pivot) {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40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p_pos++;  
  41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swap(array, p_pos, i);   
  42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}  
  43.    
  44.         }  
  45.         swap(array, low, p_pos);  
  46.    
  47.         return p_pos;  
  48.     }  
  49.       
  50.     /**  
  51.      *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交换数组  
  52.      * @param a 传入的数组  
  53.      * @param b 传入的要交换的数b  
  54.      * @param c 传入的要交换的数c  
  55.      */  
  56.     public static void swap(int[] a, int b, int c) {  
  57.         if(b == c) return ;  
  58.         int temp = a[b] ;  
  59.         a[b] = a[c] ;  
  60.         a[c] = temp ;   
  61.     }  
  62.       
  63.     /**  
  64.      * 打印数组  
  65.      * @param array  
  66.      */  
  67.     public static void printArr(int[] array) {  
  68.         for(int c : array) {  
  69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System.out.print(c + " ");  
  70.         }  
  71.         System.out.println();  
  72.     }  
  73.       
  74.     public static void main(String[] args) {  
  75.         int[] number={11,95,45,15,78,84,51,24,12} ;  
  76.         quickSort(number, 0, number.length-1) ;  
  77.         printArr(number) ;  
  78.     }  
  79. }  

转载请标注:http://blog.csdn.net/benjamin_whx/article/details/42460883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UDP之socket编程
查看>>
Spring Security4实战与原理分析视频课程( 扩展+自定义)
查看>>
Centos6.5升级系统自带gcc4.4.7到gcc4.8.0
查看>>
redis安装与配置文件详解
查看>>
VMware安装失败 “Failed to create the requested registry key Key:installer Error:1021"
查看>>
虚拟化系列-VMware vSphere 5.1 VDP备份管理
查看>>
接口设计
查看>>
同步工具类 java.util.concurrent.CountDownLatch
查看>>
带动量因子的BP网络源码(C#实现)
查看>>
Skia深入分析9——延迟渲染和显示列表
查看>>
mmap函数实现共享内存
查看>>
java笔记
查看>>
贪吃蛇和俄罗斯方块软件
查看>>
消息队列服务器 memcacheq的搭建
查看>>
Bringing up interface eth0: Device eth0 does not seem to be present ,delayin
查看>>
解决输入ipconfig后出现ipconfig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
查看>>
跟我一起学docker(七)--网络
查看>>
跨交换机实现的vlan
查看>>
response.getWriter()的作用解决方法
查看>>
linux文件存取 inode解读
查看>>